《资治通鉴》中的修身智慧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7-01

  在卷帙浩繁的历史文化典籍中,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著《资治通鉴》以鉴于往事,以资于治道名传千古、闻名于世,它与《史记》并称史学双壁。古人云:为人君而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可以说,司马光奉献给后人的《资治通鉴》是史书,更是古人修身智慧的宝藏。

  慎独自淑,表里如一

  慎独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最早见于《文子·精诚篇》,曰:圣人不惭于景,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礼记·中庸》道: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东汉郑玄注《中庸》云:慎其家居之所为。北宋司马光深受先秦儒学思想影响,一生信奉慎独,认为这是一个人的情操和气节,是一个人最该具备的能力。他经常说,吾无过人者,但平生之所为,未尝不可对人言耳,说的就是做人做事光明磊落,保持住慎独的良知。

  《资治通鉴》中收录了这样一个例子,说的是东汉安帝年间,荆州刺史叫杨震发现一个叫王密的人才华出众,便向朝廷举荐。朝廷接受了杨震的举荐,委任王密为昌邑令。王密深感杨震的知遇之恩,在一个夜深人静之时,送上十两黄金表示感激。并低声说:黑夜里,无人知道,您就放心收下吧!杨震拒绝接受,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说得王密羞愧难当,他急忙起身谢罪,收起金子走了。这则故事告诫后人在无人监督时也要坚守内心的底线,做到不放纵、不越矩,才能留清白于人间。

  司马光收录这些相关案例,旨在提醒后人对自己要有严格的要求,培养慎独的品性,保持自淑自持的傲然品格。古人云,君子不欺暗室,说的就是一个人在私底下是否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独、自淑、表里如一、品德高尚,是区分众人君子的重要标杆和尺度。

  淡泊宁静,以俭养德

  《资治通鉴》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诫子书》有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周易》言,君子以俭德辟难;《左传》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古语中有很多关于的箴言,告诫后人要培养俭朴的作风,从中去体验生活的艰辛与不易,不断磨练自己的心性。古人素有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室的乐趣;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还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与平和。常言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保持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才能遗大德于世间。

  司马光认为,一个人要拥有修身智慧,淡泊明志的心性和勤俭节约的美德是必不可缺少的。在他漫长的从政历程中,以俭养德是司马光一生的信仰,并将列为家风,时时告诫后代俭能立名,侈必自败的道理。司马光生活的年代,人们竞相讲排场、比阔气成了常态,他特意给儿子司马康写了一封家书《训俭示康》,旨在告诫儿子和后代继承俭朴家风,永不奢侈腐化,其中列举的一句警示名言经久不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在朝廷中长期身居高位,加上宋朝赏识文官,给他们较高的待遇。在这种情况下,维持相对富足的生活比较容易,但是,司马光始终坚持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始终保持衣取蔽寒,食取充腹的生活状态,将自己所有收入都拿出来当办公的费用,或散播给生活艰难的穷苦百姓。为什么他能做到?是因为他懂得侈,误之大也的道理,常问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这是大贤的深谋远虑与人生智慧,正所谓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为人正派,大气坦然

  在《资治通鉴》中,唐朝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故事收录其中,这并不只是因为他的字写得好,更是因为其德行好、品德高尚。收录这样的案例,旨在告诫后人为人正派、大气坦荡的道理。《资治通鉴》曰:上问公权:卿书何能如是之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默然改容,知其以笔谏也。

  颜真卿在二十五岁时中了进士,后任监察御使、殿中侍御用使,为官为人非常正直,但是却常常遭到诽谤和排挤。为官后不久,因得罪权贵大臣杨国忠被朝廷贬官下放,到河北的平原郡当太守。这时,正值河北一带发生了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由于当时形势复杂,不少地方官闻风而逃,还有的为了保身成了叛军。颜真卿不计朝廷之前嫌,挺身而出,自发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打击叛军。随后,他还联手北海郡太守贺兰进明一起平叛。但是贺兰进明才能不大却喜欢抢功邀赏,爱出风头,颜真卿非常大度,坦然面对名誉利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凡事以抵抗叛军、国家大局为重。几场大仗下来,颜真卿在百姓中的威信猛增,受到后人的敬仰与爱戴。

  大气坦荡、顾全大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不仅对于官员十分重要,对个人修身养性也是十分重要。对官员而言,如若能够心胸宽广、大气坦然、不计较个人得失,才能在国家危难面前挺身而出,挽救国家于水火;对于个人而言,养成大气、坦荡的品格也是重要的人生财富。常言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说的就是一个人如果心胸开阔,才能气定神闲、举重若轻。心中无所挂碍才能勇往直前,朝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努力向前。

  《资治通鉴》中的慎独智慧、淡泊智慧、正气智慧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正如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通鉴》。读资治通鉴,就像看高人下棋。历史人物的每一步,都是一个棋谱。我们看多了,自会下棋了。《资治通鉴》正是一盘智慧的棋局,打开你的历史视野,开悟你的思维。(张文靖)

责任编辑:吉林省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