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 不断增强监督治理效能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5-07 08:18: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以及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高度重视,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五次全会工作报告先后对完善“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制度作出安排。省纪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工作意见,推动形成多主体全面联合协同、各版块有机整合配套、全要素深度融合集成的监督体系。对这些部署要求,要一体学习领会,统筹抓好落实,在贯通各类监督上主动作为,在重点难点问题上集中推进,在补齐短板、提质增效上加强前瞻性谋划,推动监督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要胸怀大局、形成自觉。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思想被动、理念偏差、观念滞后是无形壁垒。调研发现,有的地方和部门对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重视不够,总体谋划不深、推进不实、督促不力,各监督主体“单出头”、“独角戏”、各自为战的情况尚未改变;有的政治站位不高,本位意识浓厚,甚至片面认为“自己部门的事情自己干”,缺乏主动向前一步与其他部门加强协同的意识;有的对自身在“四项监督”格局中的定位和主动衔接责任认识还比较模糊,没有准确把握与其他单位贯通协同的内容和要求。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必须疏通这些思想上的“梗阻”。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思想脉络、精神实质、内涵要求,牢固树立“统筹衔接得好也是政绩”理念,自觉把自身工作放在“四项监督”大格局下思考谋划部署,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对接其他监督单位,全力提供人员、手段、信息上的支持、服务,形成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的良好局面。

  要抓住重点、破解难题。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平推,必须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总的路径是,以纪律监督和监察监督为基础,以派驻监督为纪检监察监督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巡视综合监督平台作用,着力打破各监督主体之间的沟通障碍和衔接壁垒,实现监督职责再强化、监督力量再融合、监督效果再提升。工作重点是,推进思想认识贯通,凝聚思想观念共识,增强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的思想自觉;推进决策部署指挥贯通,做到统一谋划、联动部署、一体指挥;推进信息成果贯通,加强监督信息沟通和成果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成果共用;推进人员力量贯通,深化人员力量整合,做到灵活调配、相互补位、形成合力。破解这些工作难题,既靠省纪委常委会牵头抓总,加强研究部署,更离不开各监督主体的实践探索和协作配合,以各自工作中的一小步,汇聚成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的一大步,逐步构建起系统完备、协同高效的监督体系。

  要健全机制、完善措施。实践表明,完善体系要靠制度来支撑,制度要靠机制来承载。“1+1”“1+N”“1+X”工作机制,是省纪委监委深入把握监督工作规律和实践需求推出的创新举措,是衔接“四项监督”的桥梁纽带和“毛细血管”,为构建“大监督”格局搭建了有效载体和平台。“4+2+Z”联动模式,是立足纪检监察机关职能定位、任务特点、工作分工对内部运行机制作出的一次深度升级改造,工作重点更突出、标准更明确、流程更科学,是贯通各项监督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好的制度机制,总会在实践中彰显优势。实践表明,“1+1”“1+N”“1+X”工作机制和“4+2+Z”联动模式,符合吉林省监督工作实际,有利于打通堵点、连接断点、消除盲点,有效解决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等突出问题。各监督主体和相关部门一定要提高站位,自觉在工作中用好用足这些制度机制,充分释放监督工作整体功能,更好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

  要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是一项开创性工作,工作艰巨、任务繁重,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要有成事的真本领。总体看,随着监督工作实践的不断深入,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的监督意识、能力和工作水平都有较大提升,但与新的形势任务需求相比还有很多不匹配的地方。有的依然存在惯性依赖,离开问题线索就不会监督,说起来高大上,干起来茫茫然;有的抓监督不得要领,东一下西一下,忙于事务性工作较多,难点和瓶颈问题长期得不到突破;有的满足于一般化、表面化,片面地把调度当统筹、把会商当衔接、把共同当协同,统筹衔接低水平、贯通协同浅层次。这些问题,既有作风不实的原因,也有能力不足的因素。各监督主体要对照中央纪委和省纪委全会工作部署,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和努力方向,清简务本、行必责实,力求在监督理念上不断拓展、在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在薄弱环节上不断突破、在工作水平上不断提高,推动“四项监督”统筹衔接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省纪委监委研究室)

责任编辑:吉林省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