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4年4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全省纪检监察机关聚焦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查处一批侵害群众利益的典型案件,集中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抓重点、求实效、办实事,坚决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
强化责任落实,坚决督到底、抓到位
群众期盼处,就是工作发力点。省纪委监委闻令而动、迅速亮剑、破题攻坚,结合省域实际,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民生痛点难点、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和扫黑除恶,因地制宜确定省级26项整治任务,以及中小学“校园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殡葬、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占补平衡、医药、社保等7项重点任务。
集中整治推进过程中,省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主持召开11次部署推进会、领导小组会,32次走访调研,实现市县调研督导全覆盖,与党委、纪委“一把手”面谈交流全覆盖,讲政策、压责任,点问题、提要求。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全面落实“常委包市”要求和“三包一督”机制,带头包联市州、包保重点案件、包保项目化整治任务、带队下沉督导,共与市县党委、纪委相关负责同志沟通400余次,下沉市县乡村调研190余次,有力带动各级超常规纵深推进。
开弓没有回头箭。为监督推动各地各部门落实责任,省纪委监委“点对点”发函推动,先后向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发送集中整治工作提示函22份,带动市县两级发送提醒提示函726份,通报情况、指出问题、提出建议。“面对面”谈话推动,省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先后与省直牵头部门“一把手”和班子成员开展2轮“一对一”谈话,带动市县两级开展谈话监督4300余人次,传达整治要求、明确职责任务、提出成效目标,推动职能部门持续梳理本行业、本系统群众最关切、矛盾最突出问题。全省共排查梳理并整改整治突出问题24287个,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问题线索924件。
“我们突出重点‘督’,针对重点案件、突出问题、薄弱市县,紧扣工作质效和群众满意度,印发督导提醒提示函192份,深入县区驻点督导,一县区一清单,‘好的’给动力、‘差的’给压力。”省纪委监委相关工作负责人说,通过成立3个下沉联合督导组和1个省直联动督导组,综合运用“督导+指导”“座谈+约谈”“巡回+驻点”工作模式,深入全省60个县(市、区)、466个乡镇(街道)、1209个村(社区)开展联合督导,全力助推集中整治走深走实。
强化反腐攻坚,持续出重拳、强震慑
“蝇贪蚁腐”啃食群众获得感,损害群众的切身利益,群众感受最直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重点关注与群众诉求直接关联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挂牌督办一批、包案领办一批、接诉即办一批,立案12303人、处分12258人。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省纪委监委坚持超常规办案开路,拓案源、清存量,重拳出击,严肃查处一批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分子,形成强大震慑。白城市纪委监委在梳理通榆县自然资源局实施社会资本改良土地项目时,发现该项目涉及资金额度大且流动异常,逐步查清该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江某在盐碱地改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包、资金拨付等环节违规插手,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贿赂等问题。最终,江某被开除党籍和公职,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做深做实“后半篇文章”,针对案件查办中暴露的行业性系统性问题,制发纪检监察建议1617份,推动健全完善制度2199个。省纪委监委督促省自然资源厅深刻汲取耕地占补平衡问题案件教训,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权力运行关键点、监督管理薄弱点,建立健全《吉林省补充耕地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70余项制度机制。
强化问题整治,提升认同感、满意度
聚焦群众“揪心事”“烦心事”,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紧盯行业领域“顽瘴痼疾”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形成一批“数据账”“实事账”,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推动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最大限度回应群众关切。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统筹抓好15件群众身边具体实事和1644件全省重点民生实事,追回资金3.2亿元。其中,围绕整治城镇燃气安全问题,推动改造“带病运行”管道2249公里;围绕解决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不高问题,推动全省新增24小时供水工程6亿余处,持续保障469万余名农村居民稳定供水;围绕整治不动产“登记难”问题,推动实行联审联办、罚办分离等20项务实举措,为全省9.5万余户“无籍房”解决落籍问题;围绕整治供热领域问题,推动新建改造供热管网1050余公里、新增热源848兆瓦,向1.46万余户居民退还热费927万余元。
同时,在省纪委监委监督推动下,省卫生健康委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复挂号”问题,在全省全面推广“一次就诊只挂一次号”服务,续诊不再挂号和缴费,截至2024年底,此项服务已覆盖全省各级各类医疗机构307家,累计服务患者260万人次。省纪委监委督促省社保局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丧葬补助金制度,全面做好经办管理,开通线上申领渠道,满足“线上线下”经办需求,已为全省5.33万名申领丧葬补助金待遇的死亡人员家属发放丧葬补助金。
瞄准“小切口”,保障“大民生”。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因地制宜,着力解决本地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吉林市纪委监委聚焦供暖问题全力攻坚,协助市委主要领导部署供热标准和满意度“双升”活动,督促职能部门驻企监督、登门入户“访民问暖”,解决问题8.6万余个。四平市纪委监委推动全市183所中小学全部实行“电脑派位”阳光分班入学,惠及学生5万余名。通化市纪委监委全力推动解决民生诉求,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全市信访举报总量同比下降51.1%,检举控告总量同比下降34.9%。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纪检监察工委围绕解决游客“上山难”“行车难”问题,推动打击各类违规营运车辆,每万人涉旅投诉量同比下降34.2%。
回望2024年,一个个沉甸甸的数字、一桩桩暖民心的实事背后,是推进集中整治的生动实践。集中整治是一场“持久战”,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将持续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确保一项一项、一年一年不断抓出新成效,努力让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金帅 王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