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原文
竹安①弟:
友人告知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幺姐②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个甚么样子。除了伤心而外,就只有恨了。我想你决〔绝〕不会抱怨孩子的爸爸③和我吧?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这希望的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甚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去年六月被捕)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蒋王八的来渝,固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不管他若〔如〕何顽固,现在战事已近川边,这是事实,重庆再强也不能和平、京、穗相比,因此大方的给它三四月的命运就会完蛋的。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地在学习,希望我俩见面时你更有惊人的进步。这点我们当然及不上外面的朋友。
话又得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万一他作破坏到底的孤注一掷,一个炸弹两三百人的看守所就完了。这<种>可能我们估计的确很少,但是并不等于没有。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绝〕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幺姐是否仍在重庆?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你以为如何?就这样吧,愿我们早日见面。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竹 姐
八月廿七日
来友是我很好的朋友,不用怕,盼能坦白相谈。
【注释】
① 竹安:谭竹安,江竹筠的表弟。
② 幺姐:江竹筠丈夫彭咏梧的前妻谭正伦。
【时代背景】
江竹筠(1920—1949),即江姐,曾用名江志炜、江雪琴,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1939年考入重庆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
彭咏梧(1915—1948),四川云阳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云阳县委书记、重庆市委委员,负责组织宣传工作,领导重庆学运和挺进报。1947年11月川东民主联军在云阳、巫溪发动起义,彭咏梧任联军纵队政委。1948年1月16日在奉节鞍子山突围时不幸牺牲。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在北平宣告成立,11月14日,江竹筠英勇就义。13天后,重庆解放。江竹筠和战友们倒在了黎明前最后的黑暗里……
【信仰之光】
这封信写于1949年8月27日。当时狱中没有笔,没有墨,江竹筠用竹签子蘸着棉花灰兑水调成的“墨汁”,将信写在极薄的一张巴掌大的毛边纸上,由同室难友曾紫霞出狱时带出,交给了谭竹安。谭竹安,江竹筠的表弟,中共党员,当时在重庆大公报社工作。
江竹筠在信中对革命即将取得胜利充满了信心,甚至期待着能够走出敌人的牢笼,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但同时也做好了牺牲的准备,因为穷凶极恶的敌人是什么都可能做出来的。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只有3岁的儿子,希望儿子能够顺利长大成人,继承父母的遗志,为共产主义事业继续奋斗。
20世纪60年代,长篇小说《红岩》出版发行,电影《烈火中永生》上映,片中根据江竹筠的英雄事迹改编的江姐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她面对敌人的酷刑毫不畏惧,严守党的秘密,对党的信仰坚如磐石,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
信中的云儿,指江竹筠和彭咏梧1946年所生的儿子彭云,当时在重庆上托儿所。1965年彭云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改革开放后公派留学美国,从事计算机研究。彭云的儿子彭壮壮,1974年生,在北京完成了大部分的小学和中学学业,高二时赴美读书,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发展。(摘自《我心永向党:家书里的百年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