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纪委监委驻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坚持“三个突出” 做实政治监督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4-25 15:31:00

  2023年以来,省纪委监委驻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切实扛起政治监督首要职责,坚持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到哪里、政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聚焦“关键少数”和领导班子履职尽责情况,以及省机关事务管理局职能特点,靶向发力,坚决纠正贯彻落实中打折扣搞变通、不精准不到位等问题,以有力政治监督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重点工作在驻在部门落地见效。

  突出对标对表

  明确政治监督任务

  开展政治监督,重在精准,也难在精准。驻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始终坚持聚焦再聚焦,紧盯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重点任务、重点举措、重要政策、重要要求贯彻落实情况,以及驻在部门履职尽责情况,发现政治问题、纠正政治偏差、防范政治风险。

  聚焦“国之大者”,紧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建立政治监督台账,及时跟进监督。与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联合开展安全生产领域监督检查,发现问题35个,提出整改建议38条,从源头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持以政治监督为统领,与开展“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专项监督同向发力,发现问题18个,推动局党组研究出台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等工作制度,把节约资源的政治责任落实到餐桌上,落实到机关事务管理各方面、各环节,高效完成全省2366家公共机构节约型机关创建工作。

  聚焦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推动局党组健全完善《吉林省党政机关招商引资接待管理规定(试行)》、《吉林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等3项省级规范性制度。督促落实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部署,加快公务用车电动化进度。

  聚焦驻在单位核心职能,组织开展国有资产管理专项监督,推动完成100处办公用房登记和权属变更工作,摸清资产存量和实际状态,全面掌握闲置资产底数,有效提升资产盘活质效,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纪检监察建议,制定《小额零星采购管理暂行办法》等多项内控制度,进一步推动机关事务规范运行、强化管理。

  突出见人见事

  把握政治监督重点

  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是做实政治监督的重点和关键环节。驻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纪检监察组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参加党组会33次,与党组会商2次,发送督办函、提示函15件,推动贯彻落实《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主动与驻在单位党组成员、局属单位领导班子开展廉政谈话47人次,对64名新任职处级领导干部开展集体廉政谈话,推动“两个责任”有效落实。

  紧盯重要事项,不断强化对驻在单位党组(党委)议事规则、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重一大”、重要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的执行落实,推进履职用权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别是针对驻在单位管党治党政治责任落实不到位,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不及时、不彻底等突出问题,先后印发纪检监察建议书6份,提出整改建议15条,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对省直机关统建办招标代理机构资质审核不严、监管不力问题,督促及时纠错并严肃开展约谈。

  紧盯关键环节,聚焦机关事务管理工作,特别是工程建设中的风险隐患和薄弱环节,深入档案馆、方志馆等重点工程项目实地督导检查,对重点工程项目靠前监督,开展开工前监督谈话,有效防范风险隐患。

  突出常态长效

  提升政治监督质效

  驻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纪检监察组始终把政治监督牢牢抓在手上,不断完善协同监督机制,将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紧密联系、有效贯通,从日常监督中发现和分析政治问题,让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养成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的习惯。

  修订完善《与驻在单位加强工作协调的规定(试行)》等2项制度,建立定期会商、重要情况通报、联合监督执纪等5项贯通协作机制,运用“联合会商机制”开展监督提醒2次,联合监督检查4次,推动整改各类风险隐患问题41个,进一步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合力。充分发挥调研监督作用,坚持把政治监督与调查研究贯通协同起来,扎实开展政治生态调研和专题调研,深入17家局属单位和机关处室走访座谈、实地检查,发放调查问卷235份,征求意见建议37条,及时发现4方面10个突出问题,制定整改措施11项,形成调研报告5篇。同时,把调研监督作为融会贯通各项监督的有效抓手,形成“调研—反馈—整改—提升”的工作闭环机制,推动监督治理效能提升。(赵亮 王艳)

责任编辑:吉林省纪委监委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