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省纪委监委在长春、四平、白城三个地区探索开展国有资产清查利用专项监督,着力摸清国有资产“家底”,推动闲置资产有效盘活,防范化解风险隐患。截至2024年3月初,已推动整改完成国有资产管理不规范问题6278个;发现问题线索364件,立案154人,留置32人。
为确保专项监督扎实有序推进,省纪委监委成立由分管委领导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工作方案,结合地区实际,优先选择政府债务率较高、财政收支压力较大、存量资产规模大的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项目,通过规范整治,以重点突破带动专项监督向纵深开展。
在专项监督过程中,省纪委监委把督促推动全面摸清国有资产底数作为切入口,重点针对流失、低效、无效、产权不清晰等问题资产,督促相关部门单位及国有企业认真清理自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和问题资产清查“双台账”,确保底数清、数据实、情况明。
自2023年起,在省纪委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的指导下,白城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积极监督推动开展国有资产和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清查利用工作。镇赉县纪委监委采取“室组地”联动方式,督促农业农村部门清查资源发包合同7000余份,通过逐一核实比对,发现违规低价发包农村土地资源问题142个。对移交纪检监察机关的问题线索提级办理,现已立案审查调查29人。
省纪委监委在监督推动国有资产全面清查的同时,深挖彻查问题国有资产背后的责任、作风和腐败问题。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反映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问题线索和查办的案件进行“大起底”,推动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与审判、检察、公安机关协调联动,抓好线索移送、协同办案、信息共享,建立案件办理“绿色通道”,针对国有资产购置、管理、处置、盘活等关键环节,精准发现涉及国有资产流失线索。截至2024年3月初,三个地区共起底问题线索1594件,针对重点问题线索开展“回头查”“回头看”,深挖国有资产管理领域的腐败和不正之风。
2023年上半年,长春新区纪检监察工委查处了长春新区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部部长赵某某涉嫌违规占用、挪用国有资产案件。7月,赵某某受到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统筹推进清查发现问题整改和腐败案件以案促改的“双整改”,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推进源头治理,堵塞制度漏洞、健全长效机制,实现查办一案、治理一域。截至2024年3月初,已推动健全完善机制制度70项。
针对赵某某违纪违法案件,长春新区纪检监察工委向长春新区公用事业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下达纪检监察建议书,提出加强纪法学习、开展警示教育、落实主体责任三点建议。该公司为此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做实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工作。
“国有资产盘活不仅关乎国家发展,更关系到人民的福祉。通过有效监督,推动规范国有资产管理,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最大限度提高国有资产利用效率,才能更好地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省纪委监委专班负责人表示。在专项监督过程中,省纪委监委在强化监督第一职责的同时,兼顾推动闲置资产盘活利用,做到清查与盘活利用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督促各级专班提前启动盘活利用工作,全力攻坚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水力资源的盘活工作。
同时,省纪委监委还坚持一手抓案件查办、一手抓涉案资金追缴,在督促核查四平市财政局工作人员套取巨额社保资金案件时,不仅对10余名领导干部严肃追责问责,还追回资金1503万元,最大限度挽回国有资产损失。截至2024年3月初,专项监督已实现止损挽损83亿元,推动国有资产盘活收益近500亿元。
监督没有休止符。“下一步,我们要对照清单督促整改,适时进行整改‘回头看’,推动形成整改‘闭环’,形成从‘亡羊补牢’到‘未雨绸缪’的整改工作机制,提升国有资产监管效能。”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金帅 李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