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白山市纪委监委实施“师带徒”育才项目,通过以老带新、骨干领路的方式,在理论传导、业务传授、作风传承上精准发力,为年轻纪检监察干部量身定制能力提升“快车道”。
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仍然形势严峻、任务繁重,一些年轻干部在各种考验面前,表现出监督办案经验不足、能力素质不够全面等“本领恐慌”问题。为让年轻干部快速适应纪检监察工作任务、早日成为行家里手,市纪委监委挑选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经验丰富的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作为“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双导师,按照“专业对口、方向契合”原则,通过“双向选择+组织统筹”确定“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结对关系,实现“因材施教”精准滴灌。
“‘师带徒’育才项目,是‘双导师’培养机制的优化和升级,是推进纪检监察事业薪火相传的政治工程。年轻干部培养就像‘竹笋效应’,必须在土壤里把根系扎深扎牢,才能积蓄不断向上生长的力量。要立足当下、久久为功,导师要把‘战场’当‘课堂’,为纪检监察高质量发展培育更多的骨干人才。”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在审议《市纪委监委“师带徒”育才项目实施方案》时发出“动员令”。
为达到预期目标,市纪委监委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研究制定“师带徒”育才项目培养手册,明确“导师+学徒”姓名、“授课”主题、学徒堂记等内容,为“师带徒”育才项目挂上“作战图”。“拿到培养手册后,我感到很光荣,但又感到责任重大。怎么把我的学徒按照高标准培养好、教育好,是我必须慎重考虑的课题。”市纪委监委一位“导师”如是说。
在日常帮带中,导师结合年轻干部能力素质、专业特长、以及存在的短板弱项,围绕政治理论、监督办案、案件审理等内容,参考培养手册,每月为年轻干部量身定制帮带培养计划,每周安排专题辅导课。在审查调查、信访举报、派驻监督等具体工作中,面对面讲政策、手把手教方法、心贴心传经验,帮助年轻干部快速适应工作节奏,使其在实战历练中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市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的一位年轻干部有感而发:“在导师的帮带下,我学到了很多方法与技巧,我将倍加珍惜导师的精心培养,让自己尽快成长为纪检监察战线上的‘尖兵’。”
不仅要传好业务“硬功夫”,还要育好作风“软实力”。导师通过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掌握结对年轻干部的思想动态、工作状态等情况,及时指出问题和不足,做到咬耳扯袖,严明纪律要求,帮助年轻干部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此外,为精准评估结对帮带工作成效,建立“导师评价+组织考核”机制,通过对年轻干部培养前后各方面变化情况进行对比,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为岗位调整、职级晋升提供参考,增强年轻干部提高素质能力的主动性,推动帮带出实招、出实效、出实绩。
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抓实抓细“师带徒”育才项目工作,持续深化“按需施教+从严管理+暖心培育”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精心培养纪检监察“生力军”,为推动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程中南 刘英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