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驻监督是党内监督的重要形式。今年以来,吉林市纪委监委着眼做强基层派驻监督,坚持以深化改革赋能监督质效,不断完善基层派驻监督责任体系、工作体系、保障体系,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加强统一领导,将分散的基层监督力量攥指成拳,才能形成强大的监督执纪执法效能。市纪委监委深化落实《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若干意见》,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监督的若干意见〉的分工方案》,推动深化县级纪委监委派驻机构改革,并明确提出“全过程推进落实,切实推动解决制约基层监督的实践难题”。《方案》梳理明确出4方面21项重点任务67项具体措施,明确各责任主体指导县级纪委监委积极探索人员力量整合、提升监督实效的有效途径。9个县(市、区)以“班子成员+纪检监察室+派驻纪检监察组+乡镇(街道)纪检监察机构”为框架参考,完善协作区联动机制,着力提升监督检查、案件查办、基层巡察、督促整改等工作整体效能,持续强化协调联动,放大叠加效应。
以县级内设机构改革、派驻机构集中办公为契机,市纪委监委推动持续优化基层纪检监察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指导推动按需调整、动态调度人员安排,实现更多力量向监督执纪执法一线倾斜。龙潭区纪委监委围绕重要时段、突出问题、重点领域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在办理复杂疑难、重大案件时按规定开展联合办案或交叉办案,实现纪检监察资源、力量的有机整合。今年3月,区纪委监委驻区财政局纪检监察组参与了吉林化工园区某党员干部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查办,与协作区监督检查室密切配合,统筹组合战斗单元,不到3个月就将该起涉及面广、利益牵连复杂的案件办结,干部也在集群作战中快速锻炼成长,为下一步开展派驻监督打下了基础。
提升派驻监督质效,要建立高效协调配合机制。市纪委监委持续落实市纪委监委领导班子成员包保、监督检查室联系指导制度,指导推动各县(市、区)纪委监委深化协作区运行机制,在平台联建、难题联解、成果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基层监督更加有力有效。按照部署,各县(市、区)纪委监委纪检监察室充分发挥牵头揽总作用,加强对全局工作的统筹协调、汇总分析和跟进指导,解决派驻监督力量薄弱、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纪检监察组则充分发挥近距离、全天候、常态化监督优势,协调解决案件中涉及的行业性、系统性问题。今年4月,桦甸市纪委监委驻市委办纪检监察组在监督检查中发现个别医院存在执业医生挂证问题,迅速锁定问题方向并向协作区汇报。协作区研判后,第一时间研究启动核查,针对时间跨度大、药店法定代表人变更快、职业人员变更频繁等难点,由“室”提供谈话突破、证据固定等业务支持,街道纪工委协助外围取证,形成立体化作战格局。各责任部门联合研判案情、交叉核查取证、共享信息资源,26名违规挂证人员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协作区运行实现“1+1+1>3”的监督合力。
提升基层纪检监察监督质效,加强干部队伍能力建设至关重要。市纪委监委突出精细化锻造、深化一体化培养,对照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短板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指导基层制定培训计划,提升基层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执纪能力水平。磐石市纪委监委组织开展信访受理、综合协调、审查调查专题能力培训班,针对派驻纪检监察干部短板弱项进行专题培训,同时,通过分类施训、岗位实训等方式,组织派驻机构干部参与实践办案、岗位练兵等,全面提升综合素养和补齐实战短板。
为加强和规范派驻机构干部监督管理,市纪委监委督促各县(市、区)纪委监委严格落实派驻机构工作规则,加强对派驻机构的直接领导、统一管理,用好用活督导指导、述责述廉、考核考评等手段,不断推进派驻机构工作规范化建设。蛟河市纪委监委定期听取各派驻(出)机构日常履职和审查调查等工作情况,班子成员对各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情况进行“会诊”、“面对面”点评,提出改进优化的意见建议,对案源少、力量弱的纪检监察组,通过协作区内统筹、跨协作区调配人员等方式跟案锻炼,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派驻监督工作持续高效运转。今年1月至7月,蛟河市纪委监委8个纪检监察组立案91件、处分82人,同比增长82%、134.3%,实现办案数量、质量“双提升”,持续深化派而有为、驻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