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郭县:靶向监督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

来源:      发布时间:2025-10-18 09:38:00

  今年以来,前郭县纪委监委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开展整治,坚持“查改治”一体贯通,以有力监督推动农村集体“三资”规范管理,助力守好农村集体家底。

  村集体“册外地”权属模糊、林地草原登记不全,既造成村集体资产流失,又容易引发村民矛盾。针对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底数不清、监管缺位”的症结,县纪委监委将“册外地”清查作为清“家底”的突破口,推动构建三级联动清查体系,抽调县农业农村局、县自然资源局、县林业和草原局等多部门及乡村两级农经方面骨干力量组成专项工作组,通过多图叠加比对筛查、交叉互检互评等方式核实农村集体“三资”,制定《“册外地”清收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工作合力。

  为破解基层清查力量不强、数据不准确问题,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摸清真实情况,推动对清查出的“册外地”建立台账,真正做到资产底数清、资源分布清、主体归属清。截至9月,全县清查“册外地”、新增耕地共计81万余亩,清回可收费面积20万余亩。

  集体资产清收回来,管好用好让群众得实惠是关键。县纪委监委紧盯清收资源发包、集体收益分配等关键环节,既盘活闲置资产资源,又坚持问题导向,促进资产资源保值增值。在资产发包环节,县纪委监委督促相关部门对收回集体产权土地,根据“应上尽上”原则,纳入全省统一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避免村集体资产资源线下暗箱操作、运营处置程序不规范、难以有效监管等问题,坚决杜绝“口头包”“低价包”“转圈包”等不规范发包行为。全县已有6.5万亩清回土地通过省级平台公开竞价发包。

  在收益分配环节,县纪委监委将农民分红作为监督重点,聚焦群众关切的“怎么分、分多少”问题,推动建立全流程督导机制。县纪委监委协助县委、县政府召开视频专题工作部署会,推动县农业农村局进行政策解读与业务讲解,并组建两个专项督导组下沉乡村指导,对各乡镇分红进度实行“日调度、周通报、月小结”的工作机制推进落实。同时,县纪委监委督促各村严格落实“程序规范、公开透明”要求,先公示分红人员名单,再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大会商议分红方案,推进财务运行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不仅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更让群众切实感受到集体“家底”带来的实惠,增强对集体经济认同感。今年以来,全县89个村完成分红,累计分红3657万余元,15.8万名群众受益。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县纪委监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截留挪用、贪污侵占、非法占有集体资金等问题,拓宽问题线索来源,运用“室组地+片区协作”联合办案机制,着力破解基层人情干扰、力量薄弱等难题,加大办案力度、深化整改整治,形成监督合力。今年以来,全县共受理农村集体“三资”领域问题线索67件,立案60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2人。同时,县纪委监委加强案件跟踪调度,对在办线索一查到底,深入剖析案件背后责任落实、制度执行等深层次问题,通过个案查处推动行业治理,释放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域综合效应。针对发现的“监管机制不健全、村级财务不规范”等问题,向县农业农村局、各乡镇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9份,推动健全完善制度机制11项。此外,通过构建“问题台账+整改清单+回头看”闭环监督机制,县纪委监委对发现的问题实行台账管理,明确整改责任主体、措施及期限,同时建立周调度、月统计、季汇报制度,通过监督检查、情况通报、约谈提醒强化日常监管。定期对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对整改不到位、虚假整改的严肃追责问责,确保问题整改不打折扣、不留死角。

  “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推动党委政府、职能部门进一步健全完善管理制度机制,补齐管理短板弱项,不断织密织牢监督网,切实守好村集体家底。”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同志表示。